“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一百一十三 河南平顶山李绿园:用心读书 亲近正人
发布时间:2017-10-11 08:57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作者:秩名  点击数:
  
(点击图片可观看视频)
 
李绿园
  
  李绿园(1707-1790年),名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河南汝州宝丰县(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人。清代文学家,著有长篇白话教育小说《歧路灯》、戏曲剧本《破山斧》《东郭传奇》、戏曲教学剧本《四谈集》(包括《谈大学》《谈中庸》《谈诗法》《谈文法》)、诗集《拾捃录》等。
  清乾隆元年(1736年),李绿园中恩科举人,三入春闱皆不中之后,留京从教三载,后经其学生举荐,被乾隆选任江浙漕运之职。从此,李绿园开始了他“舟车海内”的宦游生涯。晚年任思南府印江县(今属贵州)知县。20年中,他走遍大江南北,阅尽世间风情,留下了许多诗文名篇。
  《歧路灯》是一部典型的教育小说,李绿园秉持“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教育理念,以60多万字的宏大篇幅,讲述了一个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朱自清评价它“圆如转环,滴水不漏”,郭绍虞、吴宓、姚雪垠等人认为《歧路灯》有积极的文化建构意义,充满正能量。
  
李绿园家训
  
  作为一部记录十八世纪普通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作品,《歧路灯》是李绿园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而《绿园家训》正是这遗产的精华所在。《绿园家训》,原名《家训谆言》,附在《歧路灯》之上,用以辅助小说阅读,全部条目无不与作品写作旨趣一致,为其创作思想作了很好的注脚。
  《绿园家训》共八十一条,由语气看,大约是辑录李绿园与学生(同族子侄)谈话而成。他的学生转录《歧路灯》钞本时,将之附于卷首,用以对读。
  《绿园家训》以儒家的“修齐治平”为基本纲领,以“内圣外王”为核心目标,以“耕读传家”为基本宗旨,在读书治学、人格修为、居家教子等诸多方面对家族发展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范,为李氏家族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
  
  ●视频脚本
  
河南平顶山李绿园:用心读书亲近正人
  
  秦岭山脉东段的伏牛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处,华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这里坐落着一座古地新城——平顶山。
  千百年来,这里上演了无数旖旎多姿的传奇故事,孕育了许多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宝藏。清代文学家李绿园与他的长篇小说《歧路灯》,就是遗落在这青山绿水间的一颗明珠。
  在离李绿园故居不到500米的曹镇小学里,孩子们都会将“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校训写在课本上。这八个字既是对他们的激励和劝勉,也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重要的精神印记。
  “用心读书,亲近正人”出自李绿园的《家训谆言》,又称《绿园家训》。《家训谆言》共81条,附在小说《歧路灯》卷首。这两部教子弟书是李绿园的代表作品。
  李绿园,名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乾隆元年中举,宦游江浙云贵地区,曾任贵州印江县知县,颇有政声。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以生花妙笔著道德文章,在净化社会风气、提升当地文化教育水平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除《歧路灯》外,他还著有戏曲教学本《四谈集》以及各体诗文共二十余卷。
  贵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曲沐:李绿园舟车海内,宦游了很多地方,后又在贵州印江当了一年知县。
  《歧路灯》以明代嘉靖年间社会生活为背景,以“浪子回头”为题材,讲述了开封祥府县萧墙街谭氏家族家庭教育的故事。
  《家训谆言》与《歧路灯》互为表里,现存《歧路灯》钞本中有记载“学者欲读《歧路灯》,先读《家训谆言》,便知此部书籍,发聋振聩,训人不浅。”
  “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小说中处处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担忧。《歧路灯》讲述了主人公谭绍闻人生路上成长之艰辛与衰败之倏忽的故事:一个家教甚严、非礼不为的严父谭孝移,一个溺子纵子的慈母王氏,一个正直博雅的良师娄潜斋,一个不学无术的歪师侯冠玉......李绿园塑造了一个耕读传家的谭氏家族,并通过谭氏家族的兴衰变迁,演绎了“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教育理念。
  中州古籍出版社编审张弦生:谭绍闻出生在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他父亲谭孝移被保举“贤良方正”(举荐选拔官吏的一种,要求有才能、德行好)到北京,而他从小熟读五经,十二岁中秀才,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在小说前半部分的家庭教育中,渗透了许多李绿园的教育观点与读书之法。《绿园家训》前八条都是讲“读书”的:“读书必先经史而后帖括。经史不明,而徒以八股为务,则根柢既无,难言枝叶之畅茂。”“读书之法,先《春秋》,次《书经》,次《诗经》,次《礼记》,次《易经》。此中有深意,难遽殚述(一时半会难以详尽叙述),尔辈遵之可也。”
  中州古籍出版社编审张弦生:谭绍闻的父亲赴北京就任后,母亲和舅舅便在家给他请了一个不靠谱的塾师,叫候冠玉。这个为躲赌债跑到开封来的“老师”,喜欢看戏,喜欢赌博,就是不好好教人读书。他认为学生不需要读五经,只需要背会几篇八股文章就可以应付科场了。在他的错误指引下,谭绍闻逐渐乱了心性,走向了歧路。
  作者利用“歪师侯冠玉的教育观点”从反面表达了自己对“用心读书”的另一层理解。李绿园认为,读书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若是一心想着时文科考,不仅难以体味圣人旨趣,更会养成浮躁浅薄的性情。《绿园家训》第六条说:“今人言学,只有‘知’字一边事,把‘做’字一边事都抛了。试思圣贤言孝、言悌、言齐家、言治国,是教人徒知此理乎?抑教人实做其事乎?”在《歧路灯》中,李绿园也借谭孝移之口,批评了“专弄八股急于功名”而无经世致用之心的歪风邪气,倡导读书“用心”之必要。
  小说中在京谋职的谭孝移辞官返乡,见到儿子已被带入歧途,积虑成疾,病倒在家中。临终前,他将谭绍闻叫到病榻前,留下“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遗训,并叮嘱儿子:“你守住这八个字,纵不能光宗耀祖,也不至覆家败门;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中州古籍出版社编审张弦生:可谭绍闻已经被他的老师带坏了,终日与匪类和地痞流氓结交拜把,看戏、进赌场,败丧家产的同时,更败坏了原来的家教家风。
  “亲近正人”当是《绿园家训》的核心内容。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的也是教育的示范意义。李绿园对成长问题的关注,尤其集中在“身边人”的角色上。在小说中,他设计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匪人,他们或是纨绔子弟或是腹黑小人,而主人公谭绍闻的堕落正是受这些人的诱惑所致。
  除了“匪人”,小说中也不乏一些“正人”形象。
  
《绿园家训》核心要义“用心读书,亲近正人”
  
  中州古籍出版社编审张弦生:在他族兄、忠仆以及他父亲老朋友等人的帮助下,谭绍闻又一步步走上了浪子回头、改邪归正的道路。
  《歧路灯》既是教育小说也是世情小说,它的诞生不是李绿园个人想象力的迸发,而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映射。为考取功名,李绿园曾在开封游历生活10余年,小说中所写的街巷、官署、寺庙的方位几乎与现实完全相符,风俗人情也是开封城的真实写照。小说的故事背景就设置在开封祥府县的萧墙街。萧墙街与开封文庙仅一街之隔,儒学思想无形地沁润着李绿园的教育理念。
  开封地方志主编、文史学者沙旭升:儒家文化在开封非常昌盛。儒家思想对李绿园本人、对他写《歧路灯》这个小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明清之际,奢靡之风盛行。李绿园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将“勤俭持家”“忠孝传家”等家训思想也融入小说之中。
  《绿园家训》第十八条讲道:“勿尚体面,以耗积储。体面者,品高,行端,学赡,文美,人自敬之,才谓之体面。若衣冠之鲜丽,裘马之轻肥,仆从之俊干,此不过市井小儿之所谓体面耳,非真体面也。徒务乎此,识者已掩口而笑,况耗家资而为之,则下愚之所为矣!”在李绿园看来,勤俭持家并非是让儿孙生活地捉襟见肘,但也不能随意挥霍浪费。读书人的人格尊严来自于“品高,行端,学赡,文美”这些内在魅力,而非锦帽貂裘、玉盘珍馐。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海中:小说中,李绿园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谭绍闻堕落的过程,并反复强调不要赌博。他亲身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果社会环境很糟糕,家庭教育再用力恐怕也是事倍功半。所以他主张净化社会环境。
  道光年间河南著名藏书家杨淮对《歧路灯》与《绿园家训》赞誉有加。李绿园的著作大多都保留在这座门庭显赫、富甲一方、藏书甚巨的杨家大院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绿园的成长与《歧路灯》的创作,得益于平顶山这片沃土下厚重的文化积淀。
  两百余年过去了,这两部作品至今还影响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教育理念,耕读传家的基本规范,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南。
  李绿园第九世孙李红亮:这个院子就是李绿园书屋,书屋的名字“今有轩”是李绿园自己起的,《歧路灯》就创作于此。
  “静坐东轩,有琴有书。景庇清荫,林竹翕如。顾渐华鬓,岁月眇徂。中心怅尔,慨都在余。”置身于绿园故居,我们仿佛还能看到一位饱读诗书的老者,在用他忧世壮行的谆谆教诲书写着一部部闪耀着淑世情怀的传奇作品。
  
  ●李绿园家训摘编
  
居家教子
  
  勿尚体面,以耗积储。体面者,品高,行端,学赡,文美,人自敬之,才谓之体面。若衣冠之鲜丽,裘马之轻肥,仆从之俊干,此不过市井小儿之所谓体面耳,非真体面也。
  【译文】不要因为追求体面而耗费家中积蓄。品德高尚,行为端方,学识广博,文章优美即是体面,人们自然敬重。那些追求华丽衣冠,轻暖皮衣,肥壮骏马以及聪明仆从的,只不过是市井小儿之辈所认同的体面,并不是真正的体面。
  
  尔曹读书,第一要认清这书,不是教我为做文章,取科名之具。看圣贤直如父兄师长对我说话一般,方是真正读书道理。
  【译文】你们读书时,首先要认清读书不是为了教我们写文章,考取功名。领悟到读书时圣贤就像父兄师长一样给我教诲的,才是真正的读书之道。
  
  茶饭不必丰盛,却要器皿净洁;衣服不必华丽,却要浣洗干净。非求好看也,此即人家盛败之兆。何也?敬胜、怠胜之分耳。
  【译文】茶饭不一定讲究丰盛,但要使餐具器皿清净整洁;衣服不一定追求华丽,但要洗得很干净。这样不是追求美观好看,而是家庭盛衰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是所谓“恭敬胜过懈怠则吉祥,懈怠胜过恭敬则败亡”的分别啊!
  
处事交游
  
  与人言不可夸富,不可诉贫。夸富浅人也,诉贫谄人也。士自有所以振拔树立者,岂必斤斤于此?《记》曰:“不陨获①于贫贱,不充诎②于富贵。”
  【注释】①陨获(yǔnhuò):丧失志气。②充诎(chōnɡqū):亦作“充倔”。得意忘形貌。
  【译文】和人交谈,既不要夸富,也不要诉贫。夸富的人是浅薄之人,诉贫的人是奉承之人。士人自有奋发自强之道,何必过分着意于这些呢?《礼记》中说:“不因贫穷而丧失气节,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
  
今有轩
  
  凡人衣食言动,不可与人故异;虽富贵时,亦要恂恂①。凡人心思胸襟,不可与人苟同;虽贫贱时,亦要矫矫。总之,外同内异,则外不失偕众之道,内不失自立之根。
  【注释】①恂恂(xúnxún):小心谨慎的样子。
  【译文】衣食言论、行为举止,不要故意与他人不同;即使富贵时,也要恭谨、戒惧。而思想和胸襟,不要随便与他人苟同;即使贫贱时,也要有出众之处。总之,外在相同,内在不同,这样才能不失交往之道,而又不丧失自立自尊之本。
  
  君子见人之胜己者必慕,小人见人之胜己者必妒。慕则思有以齐之,妒则思有以毁之。此君子所以日进于高明,而小人日就于颓堕也。
  
  【译文】君子见到他人比自己强,就会羡慕;小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嫉妒。羡慕就会想办法赶上别人,嫉妒就会想办法伤害别人。这就是君子逐渐高明而小人慢慢颓败的原因。
  
养心修德
  
  人恒莫不好福而恶祸,不知福字非他,即敬字、诚字、慎字、惧字、俭字、约字、劳字、苦字之类是也;祸字非他,即肆字、诈字、怠字、纵字、侈字、奢字、安字、乐字之类是也。
  【译文】人们都向往福气而厌恶祸患,却不知道福气不是别的,就是来自于敬畏、诚实、谨慎、畏惧、节俭、节约、勤劳、辛苦等等;祸患也不是别的,就是来自于放肆、狡诈、懈怠、放纵、奢侈、享乐等等。
  
  戒多言。古人云:“看来招灾惹祸,言语占了八分。”幼时亦谓此老生常谈耳,今阅历既久,始知其为不易之论。
  【译文】一定不要多言。古人说:“看来招灾惹祸,言语占了八分。”年轻时我也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如今阅历多了,才知道它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凡办事者,曰才曰智。智者,识见之谓也;才者,本领之谓也。余谓认得“谨慎小心”四字,才谓之真识见;把住“谨慎小心”四字,才谓之真本领。
  【译文】干事创业需要有才能有智慧。智慧指的是见识;才能指的是本领。我认为领悟了“谨慎小心”四字,才是真见识;把住了“谨慎小心”四字,才是真本领。
  
严于家政
  
  农者衣食之大源,生人之大命也。尔辈于读书之外,果能自为躬耕,以给吃着费用,虽劳苦亦乐事也。
  【译文】农事是衣食的主要来源,是生命的主要依靠。你们在读书之外,如果能亲自耕种,供给衣食费用的需要,虽然受些劳累,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人家败堕之由,除吃酒赌博外,尚有八个字足以耗散储蓄:一曰不好意思,一曰还不妨事。夫不好意思之事,必非一定该用之钱。还不妨事之言,正古人所云才说无妨定有妨之谓也。
  【译文】家庭衰败堕落的原因,除了喝酒赌博之外,还有八个字也足以耗散积蓄:一是“不好意思”,一是“还不妨事”。那些“不好意思”的事情,一定不是必须花钱的事。那些“还不妨事”的事情,正如古人所说,没有妨碍之中多少还是有所妨碍。
  
李绿园书画展
  
  人生于大事小事,只晓得一个“怕”字,便不至十分堕落。
  【译文】人生中无论对于大事、小事,只要懂得心存敬畏,便不会到十分堕落的境地。
  
  ●名家观点
  
起止坐卧皆是教化之道
  
  “用心读书、亲近正人”是李绿园代表作《歧路灯》和《家训谆言》的核心,更是李氏家族绵延至今的精神根基。据李绿园第九代后人李红亮回忆,“上小学时,祖父会用正楷将这八个字工工整整地写在我的课本扉页上,后来我才发现,书本上有这八个字的不止我一个人,家族中的小孩只要上学了,祖父都会写给他们。”
  《家训谆言》,又称《绿园家训》,是李绿园在家塾教育本族子弟的语录,共八十一条,其内容涵盖读书、理家、举止、交游、结亲等多个方面。
  在《绿园家训》中,李绿园主张“读书必先经史而后帖括”,读书不是“做文章、取科名之具”,读书是教人知此理“实做其事”。年轻人要读书也要热爱劳动,“农者,衣食之大源,人生之大命”,“读书之外,果能自为躬耕,以给吃着费用,虽劳苦亦乐事也”。
  李绿园的后人都谨遵《绿园家训》的教导,读好书、敬重读书人。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李家藏书众多,很多乡里学子前去阅书,李绿园的族人都坚持对前来阅书者管吃管住,不厌其烦。1930年前后,近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徐玉诺就曾前往借阅书籍,吃住在李家一个多月,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在治家上,李绿园从栽种、洒扫、宴客、衣着等方方面面细微处说起,教育子弟。比如:“与人并坐,不可倒身后靠,摇腿颤脚”,“制裤不宜用葛夏”,否则“几于祼处”。“家中戏具,只可藏围棋二区”,子弟不可“养鹰、供戏、斗鹌鹑、聚呼卢等”。
  在处世上,他说:“绅士断不可结交官长”,“人于世上,要存些恬淡意思,有些淳朴模样,方好。”这些均显示了他洁身自好的品行。
  他的格言往往在浅白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比如,他说:“人于浮浪子弟鬻产拆屋时,往往怜之曰:可惜!可惜!不知此固毫无足惜也。”“如今兴旺隆盛之室,那一家的祖宗不曾与患难相尝?那一家的子孙敢言与天地不朽?”他对家庭的兴衰有着清醒的认识,创业难,守成更难,警诫子弟一定要“谨慎小心”,戒骄戒躁。
  这些家训不仅彰显了李绿园的教育理念,更成为指导李氏后代日常行为的有益规训。“记得有一次暑假,同村的同学邀我出去玩纸牌赢花生,祖父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找到了我,邻居劝说:‘小孩们玩耍呢,不用这么严格’,可祖父坚持带我回家。到家后,祖父拿出了《绿园家训》,让我诵读并牢记第四十九条:‘骨牌、双陆已近赌博,皆不必学也……’此后的几十年来,与赌博相近的事情我从未参与过,我的妻子和孩子亦是如此。”回忆起《绿园家训》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次次扶正,以及祖父如在耳侧的谆谆教诲,李红亮感慨良多。
  在《绿园家训》中,没有治国齐天下的豪言壮语,却有修身治家的谆谆教诲。它处处借琐小细微之事教化后人,传授起止坐卧、处事交游之道。现如今,再读《绿园家训》,如同与先贤隔着时空对话,又如与绿园冬日里围炉夜谈,清洗心性、受益匪浅。(中州古籍出版社编审张弦生;李绿园第九代后人李红亮)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